“练习”时长 9 年的造车新势力,倒闭了。 最新信息显示,奇点汽车,现在被一众债权人申请破产审查。 其实更早,奇点汽车就已经被曝大规模欠薪、资不抵债,被法院强制执行… 创业 9 年,奇点最初被安徽铜陵、湖南株洲、江苏苏州等地方政府投资下注,还是老东家 360 周鸿祎投的第一家造车新势力,前前后后公开的融资一共 170 亿元。 生产基地规划了 3 个,城市展厅也一度热热闹闹,甚至跨界弄、搞起了商用车、两轮电动车,摊子铺的巨大。 但奇点的汽车,却从来没有量产交付过一辆。 也就是说,尽管和蔚小理同一时期创办,但直至进入破产程序的这一天,奇点还是一个“造车练习生”。 奇点破产,安徽铜陵押注失败7 月 5 日,安徽省铜陵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2023 年 6 月 26 日,铜陵中级人民法院根据 10 位债权人的申请裁定受理安徽奇点智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破产清算一案,并于 2023 年 6 月 30 日指定铜陵金健会计师事务所担任安徽奇点智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管理人。 根据公告,安徽奇点智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债权人应于 2023 年 9 月 30 日前,向安徽奇点智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管理人铜陵金健会计师事务所申报债权。铜陵中级人民法院表示定于 2023 年 10 月 10 日上午 9 时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依法申报债权的债权人有权参加债权人会议。 通俗的翻译,奇点已经实质性破产倒闭。债主们为了挽回损失,向法院申请执行破产清算程序。 并且,法院指定了专业的会计事务所接管奇点汽车管理工作,说明包括创始人沈海寅在内的奇点汽车管理层,已经退出。 奇点 9 年,终于走向坍缩。 而魔幻的是,奇点汽车官网仍能正常访问,甚至主页还有招募加盟商的电话,并仍然能查到北京展厅地址。 只不过,电话已经无法拨通,昔日的奇点汽车展厅,现在也成了星巴克门店。 还有另一个点值得注意,发起破产清算程序的,是安徽铜陵地方法院。而安徽铜陵,其实正是奇点造车给予大力支持的一方,给钱给地给政策。 但这笔押注,随着奇点倒闭宣告失败,而且最终还是铜陵地方出面了结此事。 奇点从何而来奇点汽车注册成立于 2014 年,同年诞生的新能源造车企业还有蔚来、理想、小鹏,奇点汽车与国内造车新势力三巨头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创始人沈海寅,上海交通大学自动控制及工业管理双学士,长期在互联网行业打拼。 早年他曾连续在日本创业,被谷歌收购后,又加入金山软件,任金山软件集团副总裁,金山安全总裁。 2013 年到 2015 年,沈海寅任奇虎 360 公司副总裁。分管过 360 手机卫士,360 云盘、360 安全路由等等业务。 沈海寅创立奇点汽车的契机,源于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军者特斯拉。 据沈海寅回忆,他第一次开特斯拉的时候,就有一种触电的感觉。当时还在 360 任职的沈海寅已经跃跃欲试,他向周鸿祎表达了造车的想法,希望在 360 内部做一个汽车项目。 但周鸿祎认为造车与 360 主业相差甚远,否决了沈海寅。老板不同意,那就自己干,奇点汽车就此诞生。 沈海寅将自家汽车品牌命名为“奇点”,也是理工男的梦想:“奇点,在物理学上被认为是宇宙大爆炸的开始,是宇宙从无到有的那一点。” 而带队奇点汽车智能化研发的,则是前百度美研核心成员,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专家黄浴博士。 此外,整车方面奇点请来了原北美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中国分会会长周士建,销售方面则是原奇瑞销售副总经理范星担任。 奇点汽车于 2016 年发布了首款车型 iS6,这比同年成立的“蔚小理”首款车型的面世时间都要早,一时间赚足了外界眼球。 这个时期,沈海寅带着奇点 iS6 频繁亮相、路演。伴随行业知名度节节攀升,各路资本纷至沓来,奇点汽车成为早期资本十分看好的造车新势力。 从 2015 年至 2020 年,奇点汽车累计完成 11 轮融资。 其中不乏联想之星、老东家 360、英特尔资本、东方网力、伊藤忠商事、安徽铜陵市政府等等。 截至 2019 年奇点汽车融资总金额已超 170 亿元。 2016 年时,沈海寅曾向外界宣称,力争 2017 年实现小批量生产。 同时沈海寅也透露了奇点自建工厂的计划: “代工模式意味着很多事情自己不一定完全可控,而这些调整会影响到我们的进程。” 安徽铜陵市,就是在听闻沈海寅此言后递来了橄榄枝,邀请奇点汽车落户的同时,还拿出一部分资金投资。 2016 年 11 月,奇点汽车宣布总部南迁铜陵并建设工厂,工厂预计总投资达 80 亿元,年产能将达到 20 万辆。 而奇点汽车当时的明星光环,吸引的不只是安徽铜陵,江苏苏州与湖南株洲等地方政府先后与奇点汽车达成协议,落地研发中心以及生产基地。 但奇点汽车的“多点开花”并未如沈海寅预期,反而成了拖垮奇点汽车量产脚步的包袱。 奇点如何坍缩的根据正观新闻报道,2020 年,老股东 360 曾到访考察奇点汽车,商谈新一轮投资。 公司上下当时都对拿到 360 新一轮投资比较乐观。 但最终结果是,360 抛弃奇点,转身把钱投给了哪吒汽车。 奇点汽车第一次因合同纠纷被起诉,正是出现在 2020 年。 可见,2020 年前后,是奇点汽车困境的开端。 步子太大,扯了 XX从 2016 年的意气风发到 2020 年的捉襟见肘,奇点汽车经历了什么? 前面说到奇点汽车坚持自建工厂,几乎同一时间规划了安徽铜陵、湖南株洲、江苏苏州三个生产基地。 这三个基地,奇点官宣的投资额分别是 80 亿、50 亿、150 亿元。 除了工厂,奇点汽车新建研发中心、线下体验店、总部搬家等等操作,没有一样不花钱。 按照计划,奇点 170 亿融资远远不够花,况且这 170 亿还是 5 年间分批融资。 作为对比,蔚小理三家从成立至顺利量产上市第一款车,融资额分别是 120 亿、100 亿、数十亿人民币(按当时汇率计算)。 精打细算省着花,本应该是新势力前期熬过生存阶段的普遍策略。 但奇点汽车除了三地分别投资建厂,还同时进军商用车、两轮电动代步车业务。 多点,却没开花2018 年 10 月,就在 iS6 发布一年多之后,奇点汽车官宣开始打造研发商用车电动化平台,并向智能驾舱系统、智能驾驶系统和智能车联网领域迈进。 智点智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8 年 7 月,是一家用以提供整车设计开发、零部件制造以及相关生态服务的新能源商用车运营商。该公司成立时的法定代表人,正是奇点汽车创始人沈海寅。 不过前年,沈海寅退出了智点汽车的高层团队,手中持有的智点汽车 80% 股份也释放至 15%。 湖南株洲也对沈海寅的商用车项目给予了支持,同样是出钱出地。但智点汽车,最终也是没有了下文。 除了商用车,2019 年 7 月,一家名为鲨湾的公司发布了旗下首个新品牌“蓝鲨”,并推出首款产品“蓝鲨 Robor”。据公开资料显示,这家公司创立于 2018 年 8 月,而沈海寅正是该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 而蓝鲨,也是沈海寅造车 9 年,唯一一款量产上市的产品。 “2020 年就被资本抛弃”奇点汽车早期规划的铜陵、苏州、株洲三个整车工厂,其实根本无一真正落地。 2017 年,沈海寅第一次食言,iS6 未能如期量产。 不过,2018 年沈海寅继续承诺,iS6 将于 2019 年春节上市。 直到 2021 年,奇点还在为 iS6 量产寻找代工方,曾传出和北汽达成合作,但最后也杳无音信。 公开信息中透露的 170 亿融资,就在沈海寅“多点开花”的操作中逐渐消耗殆尽。 至于前面说过的奇点汽车高管团队,负责汽车智能化的黄浴博士,2020 年 11 月转投黑芝麻智能,后来又去过挚途科技,去年 3 月则入职上汽旗下零束科技。 而负责整车的周士健以及负责销售的范星,则从 2019 年后就再也没有公开消息。 去年员工讨薪曝光后,奇点汽车管理层透露正在努力融资,一旦拿到钱,马上补发拖欠款项。 但已经有投资人毫不留情地指出,2020 年之后,奇点汽车在投资圈中就不被看好了。 奇点汽车,生的轰轰烈烈,死的默默无闻。 这只是新势力淘汰洗牌中的一粒沙,当然不会是最后一个。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能车参考 (ID:AI4Auto),作者:有车有据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