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纪(300083)4月24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5年4月23日接受33家机构调研,机构类型为保险公司、其他、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阳光私募机构。 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介绍: 一、公司介绍(一)2024年公司经营情况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60,530.74万元,同比增长30.4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728,74万元,同比增长22.0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212.32%。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高端数控机床主业,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纲,通过“战略引领、创新驱动、客户至上”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实现经营效益与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报告期内公司经营稳定向好,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治理体系更加健全,2024年公司业绩实现多点突破。 (二)业绩驱动因素1、3C优势业务领跑行业公司核心产品在3C领域应用较为广泛,主要客户广泛覆盖高端消费电子产业链。2024年3C行业复苏明显,以MR为代表的智能穿戴市场高速发展,下游客户固定资产投资意愿有所增加,促进了公司3C业务增长。报告期内,公司3C型钻铣加工中心实现销售收入19.26亿元,同比增长197.43%。 2、海外市场拓展成效显著2024年公司积极开拓越南、印尼、土耳其、意大利、墨西哥、巴西等海外市场,推进海外营销网络和生产基地的运营工作,海外市场拓展取得积极成效。3、高端数控机床销售大幅增长2024年公司五轴数控机床和大型卧式加工中心等高端机床的研发、销售取得了实质进展,摇篮式五轴联动立式加工中心、五轴联动铣车复合中心、J/Q/K系列高速产线型卧式加工中心等高端数控机床销售大幅增长,2024年全年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同比增长39.09%。 4、通用领域销售多点开花2024年公司在通用领域持续发力,立式加工中心在多个市场领域取得新突破,龙门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等其他通用机型销售多点开花,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稳健动能。2024年公司通用领域销售收入约24.8亿元。5、新兴市场布局初显成效,新增长引擎逐步发力2024年国内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经济快速崛起,公司根据市场态势及客户需求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为满足AI硬件、人形机器人关节、低空飞行器等结构件的加工,公司对现有钻铣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数控车床、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等产品进行了个性化改制和升级,并推出多款定制化产品,为公司经营业绩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三)其他经营亮点1、加大新产品和核心部件的研发投入2024年公司加大高端五轴联动立式加工中心、五轴复合铣车加工中心、高速/高效卧式加工中心整机、核心功能部件、基础共性技术、数控系统应用二次开发等方面资源投入及创新成果转化。公司不断拓宽产品序列,推出多款全新机型,并持续升级迭代现有产品序列,实现产品横向和纵向(高端化)拓展。 在核心功能部件研发方面,实现系列化、模块化设计,拓宽了高速、高效卧式五轴加工中心系列产品的通用性;推出了五轴机型系列转台,提升了机型部件的通用性,大大缩短了五轴整机的研发周期;在基础共性技术研究方面,联合国内高校,在振动、热补偿上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实现了对主轴、直线轴的偏差补偿,有效的保证了机床精度的稳定性;在数控系统研发及应用二次开发方面,推出公司特色操作界面及应用,并在部分机型上实现小批量交付使用。 2、产业投资助力新发展模式为进一步整合行业资源,扩宽公司业务领域,完善产品线结构,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实力和盈利能力,2024年公司持续加大产业投资力度,在高端数控机床、智能控制系统、汽车精密冲压模具等业务领域投资多家企业,这些企业分别在高端精密五轴技术、3D打印精细加工、数控系统AI应用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公司通过产业投资与被投企业深入开展合作,实现资源、市场、技术等多方面协同效应,构建公司“内生式增长和外延式发展”双轮驱动的新发展模式。 3、华东湖州制造总部月产量突破新高,产业布局卓有成效公司目前构建了以深圳为总部,东莞、苏州、湖州、宜宾四个大型自有产业基地的良好生态,其中,湖州基地通过产能重构升级为公司制造总部。2024年湖州制造总部机床产能突破新高,单月产量达到1500台,实现里程碑式跨越,为规模化生产体系构建奠定坚实基础。 4、费用管控效果显著,同比下降5.19%2024年度,公司在内部管理方面多措并举实施精细化管理,费用管控效果显著。2024年期间费用5.37亿元,较上年同期同比下降5.19%;期间费用率11.66%,同比减少4.39%。(四)2025年度经营计划面对新时期经济形势和政策机遇,2025年公司将继续聚焦主业发展,积极推进五轴机床产品和海外市场发展,持续关注低空经济、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崛起带来的新机会,合理利用资本市场工具,不断总结管理经验,提升管理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向特定对象夏军先生发行股份,巩固控制权,优化公司资本结构,提升公司资本实力,提振市场信心。本次发行股票的数量不超过100,917,431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55,000万元(含本数),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 2、实施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为主业发展提供保障。2025年3月,公司披露了2025年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向部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骨干员工合计授予1,450万股二类限制性股票(分两次授予,首期授予1,300万股,预留授予150万股)。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以高端智能装备业务相关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作为考核目标,兼具挑战性、科学性、合理性。 3、持续巩固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巩固在3C和通用领域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占有率,强化钻攻机产品向五轴高端化升级,推进该产品在大3C领域的进口替代,打造国际品牌。 4、丰富产品线,持续拓宽新能源和新兴经济领域应用赛道。丰富公司卧式加工中心、车床、龙门、五轴等产品线,以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密切关注新兴行业发展趋势,以新能源和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经济领域应用为战略增长极,通过“技术升级+场景定制”双引擎驱动业务拓展,为目标市场客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 5、深化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产品矩阵建设及核心技术自主化力度。在研发投入布局上,着重加大对新产品及核心功能部件的研发资源倾斜,同时聚焦前瞻性技术探索、基础性理论研究与应用性技术转化。 6、积极推进产业投资与并购业务,发挥外延式增长引擎动力。根据战略发展需要,围绕数控机床产业链体系,针对高端机床技术及核心功能件等领域,继续积极寻求优秀投资标的,实现资源快速整合,突破高端数控系统、精密功能部件等核心技术瓶颈,降低进口依赖,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 7、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推动业务全球化发展。根据海外市场需求和客户产业转移需要,继续积极开拓东南亚、欧洲和拉美等海外市场,推进海外营销网络和生产基地的运营工作。 8、全面建设智能化工厂。公司将持续的重视数字引领,以湖州智能化工厂为样板推进其他生产基地智能化建设,完善智能化生产流程,全面提高生产效率。 二、问答环节 问:目前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成为政策重点推进的方向,公司在新兴领域的布局情况? 答:目前,机器人、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经济领域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利好政策频出,产业化进程速度加快。在新兴市场领域,公司以“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根据市场态势及客户需求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为满足人形机器人领域相关的关节部件、外框与骨架、灵巧手部件等结构件的精密加工,低空经济领域相关飞行器机身结构件、发动机关键零部件、螺旋桨叶片、动力系统零部件等结构件的精密加工,AI硬件相关的CPU/GPU散热器、芯片制造设备等结构件的精密加工,公司对现有钻铣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数控车床、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等产品进行了个性化改制和升级,并推出多款定制化产品,相关产品收入快速增长,为公司经营业绩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公司密切关注新兴经济领域的发展新动向,积极开拓市场,目前已与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AI等领域相关产业客户及外发厂商展开合作。 问:目前公司3C业务发展情况如何? 答:3C业务一直是公司的优势领域,主要面向手机、平板、PC、Watch等3C产品相关金属及非金属结构件的精密加工,市场占有率领跑行业,并成功入选2022年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已实现下游3C核心用户的全面覆盖。公司通过持续技术研发突破,营销牵引,规模化制造,不断推动进口替代,并在产品综合性能、技术水平、性价比和本地化服务等方面积累了多重优势,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2024年3C行业复苏明显,MR为代表的智能穿戴市场高速发展,公司运用在3C业务领域的优势,把握行业复苏契机和客户订单需求,3C型钻铣加工中心年销售收入19.26亿元,同比增长197.43%;2025年第一季度,下游3C行业复苏延续,客户需求延续增长,公司优势产品3C型钻铣加工中心季度销售收入4.12亿元,同比增长27.1%展望未来,公司钻攻机产品有望持续增长,主要驱动因素有:1)消费电子行业周期延续复苏,存量钻攻机设备更新市场需求持续释放;2)手机、PC等产品新材料的应用以及手机外观方面的创新(如折叠屏),这种材质及加工工艺创新为公司钻攻机带来崭新市场机遇;3)新兴领域的带动,如MR等可穿戴设备、工业5G基站建设、AI智能家居产品及人形机器人领域加工需求的增加;4)AI创新有望引发新一轮换机潮,手机及相关消费电子产品销量增加,导致下游客户扩产带来新增设备产能需求;5)国家近期推出一系列包括手机等数码产品在内的力度空前的消费补贴政策,这不仅降低了3C终端消费购机成本,也为3C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3C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问:公司对外投资和收购的情况如何?未来主要投资方向是什么? 答:为进一步整合行业资源,扩宽公司业务领域,完善产品线结构,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实力和盈利能力,2024年公司持续加大产业投资力度,在高端数控机床、智能控制系统、汽车精密冲压模具等业务领域投资多家企业,这些企业分别在高端精密五轴技术、3D打印精细加工、数控系统AI应用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公司通过产业投资与被投企业深入开展合作,实现资源、市场、技术等多方面协同效应,构建公司“内生式增长和外延式发展”双轮驱动的新发展模式。2025年,公司将根据战略发展需要,围绕数控机床产业链体系,针对高端机床技术及核心功能件等领域,继续积极寻求优秀投资标的,实现资源快速整合,突破高端数控系统、精密功能部件等核心技术瓶颈,降低进口依赖,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 问:公司2024年海外销售情况如何,未来计划如何开拓海外市场? 答:考虑到海外的广阔市场空间及公司产品的优势,公司积极开拓越南、印尼、土耳其、意大利、墨西哥、巴西等海外市场,持续打开成长空间,利用全球化的资源,更高效、更优质地服务全球客户。2024年公司海外收入2.07亿元,同比增长42.61%。目前公司有钻攻机、立加、卧加、龙门、五轴等产品出口海外,可用于3C零部件、AR/VR眼镜、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5G产业链、模具、医疗器械、轨道交通等诸多领域。未来,公司将继续按计划推进海外营销网络、技术服务中心及海外生产基地的建设工作,持续开拓东南亚、拉美和欧洲等海外市场,持续提升海外收入规模。 问:中美对等关税是否会对公司造成影响? 答:公司在美国地区尚无直接业务收入,本次美国加增关税事件对公司无直接影响;同时,公司的核心技术与零部件采购均不涉及原产地美国商品,美国提高关税未对公司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构成直接冲击。公司目前订单饱满,将密切关注贸易政策、贸易环境的变化与发展,积极灵活调整市场策略和经营管理策略,抓住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机遇,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 问:在数控机床产品高端化方面,公司是如何布局及规划的? 答:公司在横向丰富产品品类的同时,也积极推动纵深高端化升级。公司已布局多种五轴机床,包括五轴联动立式加工中心、五轴联动铣车复合加工中心、五轴联动钻铣加工中心、车铣复合七轴五联动加工中心等产品。目前,公司高端五轴和高端卧加产品的研发已取得了实质进展,实现了批量出货,相关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已持续获得客户认可,摇篮式五轴联动立式加工中心、五轴联动铣车复合中心、J、Q、K系列高速产线型卧式加工中心等高端数控机床销售大幅增长,2024年全年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同比增长39.09%。同时,霏鸿推出了新品车铣复合七轴五联动加工中心,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精密仪器、汽车等行业领域的航空发动机转子、大型发电机转子、大型船舶螺旋桨、曲轴、叶轮、叶片等高端部件精密加工。未来,公司继续加大对高端产品的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随着公司高端产品的持续放量,营收占比的提升,有望带动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问:未来公司毛利率将如何变化?还将采取哪些举措促进业绩持续提升? 答:受销售规模、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产品的毛利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公司后续将持续开拓五轴与高端卧加等高毛利率产品市场,随着公司各产品市占率及竞争力提升,规模优势形成,公司毛利率也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公司积极采取以下多项措施促进经营质量持续提升,包括:加强采购、生产过程的管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通过技术研发推进机型的迭代和成本优化,控制产品成本,提高毛利率;强化预算管理,控制各项费用支出,控制费用率;优化业务结构,集中资金、人员、资源发展前景更好、附加值更高的业务,提升综合竞争力。 问: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市场拓展情况如何?主要有哪些产品? 答:新能源领域是公司大力开拓的领域,尤其当下“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面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进程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现阶段。公司面向新能源汽车行业布局了立式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型材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等多款产品,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外壳、腔体等)、电机(壳体、马达等)、电控(壳体、上盖等)、制动系统(刹车盘、卡钳等)、转向系统(连接器等)、触摸屏及摄像头(腔体和小件等)、轮毂等零部件的加工及一体化压铸的配套。其中,为适应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零部件量产加工需求,公司推出了高性能参数的J、Q、K系列高速产线型卧式加工中心,灵活应对包括前箱体(电机壳)、中间壳体、下油路板、减震塔、电控箱体、控制臂、铝制转向节等在内的汽车零部件加工。同时,公司面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推出了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制动、转向系统所需的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根据新能源汽车部件加工需求,灵活推出由立式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数控车床、卧式加工中心产品组成的组合方案,以满足特定的加工需求。目前公司产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得到客户普遍认可,市占率逐年提高。未来,公司仍将在该领域持续投入资源,加大产品和客户开发力度,为公司成长增添新动能。 问:公司核心竞争优势有哪些? 答:公司长期深耕机床产业,始终弘扬“我们一直用心,努力做到更好”企业文化精神,长期坚守“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人才”为中心,以“市场”和“技术”为两个基本点的企业发展理念,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市场和技术两个基本点,体现在公司运营模式中,即聚焦价值链中附加值高的两端。技术方面,公司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聚焦前瞻性技术探索、基础性理论研究与应用性技术转化,同时不断丰富产品线,为目标市场客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营销方面,公司打造强有力的销售渠道体系。公司始终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战略,打造了一支具备“敏捷服务、团结协作与目标导向”的高效能营销团队,为客户提供极致的本地化售后服务,及时响应客户售后服务需求。 问:公司单24Q4营收是2024年全年四个季度最高的,但是归母净利润是最低值,毛利率和净利率同比和环比都有所下降,这个主要的原因? 答:(1)2024年第四季度营收高,毛利率有所降低:根据2024年12月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8号》,规定对不属于单项履约义务的保证类质量保证产生的预计负债,应当按确定的金额计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公司自2024年执行上述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将售服维保费销售费用结转到营业成本中,受此影响公司24年四季度的毛利率有所下降。(2)2024年四季度归母净利润较低,主要是因为财务上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要求对年末资产进行了了减值测试计提了1.43亿减值准备,主要包括计提应收款项坏账9800万,存货减值4100万,无形资产计提380万。 问:公司2024年收入里面主要的各产品的营收占比如何? 答: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6.05亿元,其中公司3C型钻铣加工中心实现销售收入19.26亿元,五轴和高端卧加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其他通用产品(包括立式加工中心、精雕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型材机、数控车床、走心机等)实现收入超过24亿。 问:2024年公司3C钻攻机前几大客户分别是哪些?分别在收入的占比情况? 答:3C业务是公司优势领域,拳头产品钻攻机基本已实现下游3C核心用户的全面覆盖,市场占有率领跑行业,终端客户包括国内外主要手机品牌厂商产业链上的企业。2024年公司前五大客户均为3C大客户,销售额13.21亿,占公司总收入比达28.67%; 调研参与机构详情如下: 参与单位名称参与单位类别参与人员姓名北京京管泰富基金 基金公司 李浩 华宝基金 基金公司 郑雯 博时基金 基金公司 谢泽林 博道基金 基金公司 吴子卓 国寿安保基金 基金公司 祁善斌 富安达基金 基金公司 李昂 恒生前海基金 基金公司 刘雅琪 格林基金 基金公司 梁亚辉 西部利得基金 基金公司 吴畏 国信证券 证券公司 章耀 浙商证券 证券公司 孙旭鹏、张菁、李思扬、邱世梁 长城证券 证券公司 张靖苗 上海丹羿投资 阳光私募机构 高若晨 凯石基金 阳光私募机构 陈晓晨 北京源乐晟资管 阳光私募机构 卢大毛 光大证券资管 保险公司 张丹彧 华夏久盈资管 保险公司 桑永亮 大家资产 保险公司 刘振宇 上海勤辰私募 其他 张航 上海复胜资产管理 其他 刘涛 中信资管 其他 梁爽 仁桥(北京)资管 其他 张鸿运 华能贵诚信托 其他 刘耘州 国君海通 其他 李启文 国赞投资 其他 邱世才 宁波盛世知己投资 其他 王小刚 广东正圆私募 其他 黄汉玺 彝川资本管理 其他 朱宏达 明世伙伴私募 其他 孙勇 浙商资管 其他 许运凯、赵媛 海南进化论私募 其他 王中胜 磐厚动量(上海)资本管理 其他 孟庆锋、胡建芳 路博迈基金 其他 安鹏、魏晓雪 点击进入交易所官方公告平台下载原文>>>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