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看好中国资产韧性 QFII频频买入“翻倍股” 随着A股上市公司2025年一季报和2024年年报密集披露,社保基金、QFII等最新投资情况浮出水面。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4日午间,今年一季度末社保基金现身约120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新进买入或加仓60余只股票,减仓30余只;同期,QFII现身近120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新进买入或加仓90余只个股,减仓20余只。记者注意到,在多只一季度最大涨幅超100%的个股背后,均出现了QFII大量买入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一季度,双林股份、优刻得、方正电机、海兰信、新柴股份、江天化学等公司均一度走出股价翻倍行情,相关公司一季度末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上出现了高盛、摩根士丹利国际、摩根大通证券、瑞银、巴克莱银行等QFII的身影。 ·养老“第三支柱”初见成效基金Y份额首破百亿大关 作为国内养老保险体系“第三支柱”的主力军,个人养老金制度于2022年11月正式落地。目前,首批个人养老金基金Y份额设立已有近两年半的时间,产品类型从最初单一的基金中基金(FOF)逐步拓宽至被动指数基金、指数增强基金。在2024年12月新纳入指数基金(包括被动指数基金、指数增强基金)的基础上,截至今年一季度末,288只个人养老金基金Y份额总规模首度突破百亿元大关,指数基金Y份额总规模超过10亿元。面对近期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多位知名FOF基金经理及时调整资产配置方向,适当增配了成长风格资产、减配了价值风格资产,对港股、可转债等资产采取止盈操作。此外,海外债券、黄金、REITs等资产成为部分基金经理的增持方向。 ·解码社保基金投资动向重仓银行业 随着上市公司年报密集披露,社保基金2024年末重仓股及2024年四季度持仓变动情况浮出水面。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4日记者发稿时,已有3049家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年报,其中有372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出现了社保基金的身影;2024年四季度,社保基金新进成为92只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对106只个股的持股数量增加。行业方面,社保基金对银行行业持仓市值超过2300亿元,对非银金融行业持仓市值超过500亿元,对有色金属、机械设备、基础化工、电子行业持仓市值均超过100亿元。分析人士认为,以社保基金等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持续加大入市力度,市场内在稳定性将不断提升,2025年会有更多的增量资金进入A股市场。 上海证券报 ·两类特别国债首发落地 MLF加量操作政策工具协同发力呵护流动性 在宏观经济持续恢复、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财政与货币政策同步加力,稳增长信号愈发明确。4月24日,财政部启动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与超长期特别国债首发,总规模达2860亿元,体现出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与此同时,央行当日宣布将于4月25日开展6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实现5000亿元净投放,展现出货币政策对市场流动性的精准呵护,对政府债券顺利发行也形成有力支撑。分析人士表示,财政支出节奏前移,叠加货币工具加量续作,正共同构筑稳投资、促消费、稳预期的政策合力。 ·机构一个月调研3.1万次财报季锚定“业绩为王” 数据显示,3月23日至4月23日,机构调研次数高达3.1万次,环比增幅为49%,达到今年以来相对较高的水平。业绩有支撑的领域备受机构瞩目,科技成长方向随着市场回暖而重获关注。业内人士认为,财报季是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集中展示期,机构通过调研可直接与公司管理层沟通,准确核实财务数据、了解业务详情,从而更准确地分析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变化与业绩表现,挖掘出被低估或有高成长潜力的投资机会。不仅如此,近期受到外部扰动等因素影响,A股市场在一度调整后重新企稳,不少机构趁此机会加大“翻石头”的力度。 ·出海势头强劲业绩表现亮眼汽车零部件企业喜报频传 国内细分零部件赛道已培育出较多具备全球竞争能力的优质细分龙头,优质自主零部件企业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在加速海外扩张。截至记者发稿,在已披露2024年年报的A股汽车零部件企业中,包括双林股份、泰德股份、美力科技、兴民智通、德尔股份在内的30余家公司向市场传递出业绩增长的喜讯。综合来看,新能源汽车需求拉动、出口业务增长成为产业链公司业绩“报喜”的关键因素。 证券时报 ·银行股热度持续攀升去年四季度业绩改善“强势出圈” 4月以来,9只银行股股价盘中创历史新高,行业热度持续攀升。2024年四季度,银行股业绩明显改善,今年一季度亦有多股报喜。行业现金分红总额有望再创新高,12只银行股年度分红金额均超百亿元。 ·AI眼镜成消费新宠上市公司纷纷入局 今年以来,人工智能(AI)眼镜迅速从概念走向现实,成为消费市场的新宠。AI眼镜产业链主要由上游零部件供应、中游整机设备制造和下游应用等环节组成。上游零部件主要包括芯片、传感器、存储、显示模组、光学模组、结构件、镜片等。中游为整机制造,包括品牌厂商和代工厂商。下游应用领域包括商业场景和个人场景。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目前A股市场中涉及AI眼镜业务的个股接近30只。 ·银行理财首季减少8100亿 4月强势回升存款搬家带来增量资金 受债市阶段性调整、季末理财回表等多因素叠加影响,银行理财一季度末规模较年初明显回落。日前,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2025年一季度)》(以下简称《理财市场一季报》)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市场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为29.14万亿元,较年初下降约8100亿元,其中理财公司规模较年初减少约5700亿元。此外,记者此前获得的数据显示,规模排名前14的理财公司及其母行存续产品规模,仅今年3月单月的存续余额就减少逾1万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进入4月,银行理财规模强势回升。同时,存款搬家现象有望进一步为银行理财带来增量资金。 证券日报 ·一季度公募基金重仓股“换防” 资源股后来居上 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持仓结构出现显著调整,从前十大重仓股排名变化情况看,金融股权重下降,资源股权重上升;整体重仓股分布亦倾向电子等高成长性行业。从金融股权重收缩,到资源股强势崛起,再到科技赛道获大幅加仓,一系列动向折射出公募基金正从“估值洼地”的防御逻辑转向“业绩弹性”的均衡进取策略。 ·个人养老金产品破千只保险、基金扩容领跑储蓄、理财增长放缓 时至今年4月份,个人养老金制度出台已满三年。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不断完善,各类产品数量持续增加。据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数据统计,截至4月24日,个人养老金产品达到1013只,其中,储蓄产品466只、基金产品289只、保险产品225只、理财产品33只。从增长速度看,保险产品是过去三年中数量增长最快的品类,其增速远超其他类型产品;基金产品紧随其后,尤其是指数基金纳入后增速显著;相比之下,储蓄产品和理财产品增长乏力。 ·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发布事项数量较首版压减约30% 4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外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以下简称《清单(2025年版)》)。从2018年我国印发的首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再到此后经过2019年、2020年、2022年、2025年的四次修订,清单内的事项数量已由2018年版的151项压减至目前的106项,压减比例约30%。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清单(2025年版)》修订坚持“该减的坚决减,该增的合理增”,全面体现近年来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事项数量由2022年版的117项缩减至106项,事项下的全国性具体管理措施由486条缩减至469条,地方性管理措施由36条缩减至20条。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