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工汽车网获悉,2月17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2025年1月汽车产销数据。数据显示,中国品牌乘用车表现比整体市场好很多,占有率接近70%。春节期间消费市场供需两旺,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消费需求增势强劲,为我国经济全年实现较快增长形成利好条件。 其中,乘用车延续良好表现,销量同比实现微增,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再度提升;新能源车增速显著,乘用车渗透率超40%;汽车出口延续好势头,在整车出口前十的企业中,五家车企出口实现正增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1月涉及春节特殊因素,产量和销量与同期相比基本持平,汽车行业实现平稳开局。相信随着各项政策的持续推进,汽车市场表现将更加稳定。” 自主品牌的“开门红” 2025年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5万辆和242.3万辆,环比分别下降27.2%和30.5%,产量同比增长1.7%,销量同比下降0.6%。 乘用车方面:2025年1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5.1万辆和213.3万辆,环比分别下降28.4%和31.6%,同比分别增长3.3%和0.8%。其中,乘用车国内销量173.8万辆,环比下降35.5%,同比下降0.5%;传统燃料乘用车国内销量98.2万辆,比上年同期减少16.4万辆,环比下降24.6%,同比下降14.3%。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145.9万辆,同比增长14.1%,增幅远超整体乘用车市场,市场率达到68.4%,较上年同期上升8个百分点。在国内车市平稳开局下,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再度提升,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共销售新车205.3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4.7%。其中,比亚迪、吉利控股销量呈两位数增长,上汽集团、奇瑞控股和北汽集团销量小幅增长。 商用车方面:2025年1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9.9万辆和29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7.2%和21.2%,同比分别下降8.6%和10.3%。 开年第一月,销量放缓的原因主要有: 首先,春节假期缩短了销售时间。1月的有效销售时间减少了4天以上,使得经销商和厂商的销售周期缩短,导致零售销量下滑。通常情况下,春节前是购车旺季,但今年春节时间较早,很多消费者选择在2024年末提前完成购车计划。 其次,政策支撑提前了购车计划。由于2024年国家汽车报废更新与置换更新政策的年度性结束,部分消费者在2024年末提前完成了置换购车计划,使得2025年1月的市场需求相对减少,导致零售销量处于低位。 新能源车的“重洗牌” 2025年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1.5万辆和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和29.4%,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8.9%。其中,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79.3万辆,环比下降45.8%,同比增长26.2%;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75.6万辆,环比下降45.7%,同比增长25.9%。 纯电动车型方面:2025年1月,纯电动车型产量为63.5万辆,同比增长29.7%;销量为57.4万辆,同比增长29.1%,和此前增速一直处于80%左右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增速近乎持平。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方面:2025年1月,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产量为38万辆,同比增长27.8%;销量为37万辆,同比增长30%。 从级别来看,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主要集中在A级和B级,累计销量分别为26.8万辆和2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9%和0.8%。其中,B级电动化趋势明显,C级和D级电动化引领消费升级,促进高端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占比大幅增加。 从价格来看,新能源汽车销量主要集中在15万—20万元,累计销量达22.4万辆,同比增长21.4%。作为对比,20—25万元、30—50万元价格区间销量同比下降,其他价格区间销量均呈正增长。 目前,新能源车市呈现“三国杀”。 在传统车企市场:比亚迪以绝对领先优势稳居第一,全集团销量突破30万辆大关,同比增长49.16%;吉利汽车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11万辆,环比增长约9%,同比增长约84%,占比突破45%;奇瑞集团集团新能源汽车销售5.69万辆,同比增长172.1%,凭借“多品牌战略”实现了开门红。 在造车新势力市场:小鹏汽车反超理想汽车,共交付新车3.04万辆,同比增长268.88%,已连续3个月交付量破3万辆,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小鹏MONA M03和小鹏P7+这两款车型功不可没。此外,零跑汽车、小米汽车的月交付量也都超过了2万辆,因为有雷军的流量加持,小米SU7连续4个月交付2万辆以上。 在车企二代市场:相比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集团孵化的“创二代”们,背靠大树好乘凉,包括“华为系”鸿蒙智行、长安集团旗下深蓝汽车、吉利汽车旗下极氪等,这些品牌月销量突破了1万辆。 汽车出口的“新势头” 2025年1月,汽车出口47万辆,环比下降6.8%,同比增长6.1%。 传统燃料汽车方面:2025年1月,传统燃料汽车出口32万辆,环比下降13.8%,同比下降6.6%。 新能源汽车方面:2025年1月,新能源汽车出口15万辆,环比增长12.6%,同比增长49.5%。在15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出口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4.4万辆,环比增长15.4%,同比增长46.2%;新能源商用车出口0.7万辆,环比下降25.9%,同比增长2.1倍。 车企方面:2025年1月,奇瑞出口量达到了8.1万辆,同比下降10.3%,占总出口量的17.2%,仍处于领先地位;比亚迪和长安的增速显著,其中,比亚迪出口达到了7万辆,同比增长91.5%,排名第二,而长安汽车出口量达到了6.2万辆,与上汽集团并列第三。 事实上,出海依靠“供给”和“需求”。 首先,需求表现强劲。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推动绿色能源转型,绿色和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此背景下,绿色产品和环保商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成为首选。 其次,供给得到优化。中国汽车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创新和竞争力都相对较强,产品种类也愈加丰富,供给能力不断提高。随着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等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购车需求有望继续释放。 根据陈士华预测,车企不断推出服务提升举措,多措并举促进汽车消费,为开年后的汽车产业发展注入活力,行业对实现第一季度的“开门红”充满信心。预计2025年汽车销量达到3290万辆,同比增长4.7%。其中,乘用车销量2890万辆,同比增长4.9%;新能源汽车销量1600万辆,同比增长24.4%;汽车出口量620万辆,同比增长5.8%。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