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特斯拉“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突然官降引来的热议余温还未消退,在国补刚刚退出历史舞台,多数新能源车企抱团涨价的背景下,特斯拉抛出的这枚王炸,瞬间引爆市场。毕竟这次降价,不论是特斯拉谋划已久还是临时起意,都给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不小的波动,尤其是国内新能源车企,一场关于销量的厮杀正式拉开帷幕。 特斯拉“降价大甩卖”背后 最近特斯拉又上了热搜,这次不是因为安全问题,而是大减价和老车主维权。 根据特斯拉官网显示,目前国产特斯拉售价区间仅为22.99-32.99万元,降幅为2-3.6万元,售价区间为25.99-35.99万元,降幅达2.9-4.8万元。 换句话说,在1月6日前购买特斯拉Model Y的用户,一夜之间最高亏损就达到了4.8万,接近5万元。 (图片来自网络) 值得关注的是,这并不是特斯拉最近首次出现降价行为,就拿最近三个月来说,特斯拉已经经历了三次降价。 2022年10月24日,特斯拉下调Model 3和Model Y售价1.4-3.7万元不等,调整后的Model3起售价为26.59万元,Model Y起售价为28.89万元; 2022年11月8日,特斯拉通过保险减免的方式变相降价,幅度为8000元; 2023年1月1日,特斯拉推出新年限时福利,对于在1月1日至2月28日期间,完成交付的Model 3和Model Y的新车订单,可享受6000元限时交付激励方案;若通过特斯拉合作保险机构购买相应车险,还可享受4000元保险补贴。 按照常理来说,年前为了冲销量降价可以理解,但自从今年1月1日起,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出后,车企推出的新能源车型成本会相对提升,这时大部分车企会选择涨价来平衡差价,但是特斯拉选择背道而驰,继续对旗下新车降价销售。 那么,特斯拉这次大幅度官降,甚至还冒着被大量老车主维权的风险,其背后有着怎样的难言之隐?值得我们一探究竟。 关于特斯拉降价,官方给出回复是成本控制的好,有降价基础,这一点确实让人挑不出毛病。从特斯拉第三季度财报来看,其单车净利润高达9570美元,约合人民币6.9万元,这一数字是丰田汽车的8倍,要知道丰田汽车可是全球最赚钱的车企。 与国内新能源车卖得好的比亚迪相比,特斯拉的利润也大幅领先,目前比亚迪单车利润率为1万元左右,只有特斯拉的七分之一左右,降价5万利润也要高出比亚迪不少。
Model 3 23.55-33.95万元
Model Y 26.35-31.35万元
小鹏P7 24.99-33.99万元
哪吒S 15.48-22.48万元
蔚来ET5 29.8-35.6万元4.60万
宝马i3 35.39-41.39万元17.51万 如果将特斯拉的单车利润与造车新势力相比就更不用说了,目前新势力基本处于卖一辆亏一辆的困境,卖得越多亏得越多,至今还没有尝过赚钱的滋味。 但话又说话来了,成本控制得好并不是特斯拉降价的必要条件,任何企业都想能多赚就多赚,降价只能说明特斯拉有底气,但不是最根本的原因。特斯拉这次降价与其产品的市场需求尚未打开有关系,同时新能源车赛道激烈的竞争或许也是降价的最直接原因。 根据特斯拉发布的全球生产及交付报告显示,2022年特斯拉全球总交付量131万辆,同比增长40%,未达到原定150万辆的销量预期,产量约为136.9万辆,超过了交付数量。 还有数据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特斯拉全球实现了超过43.9万辆汽车的生产,但交付量仅为40.5万辆;2022年第三季度,特斯拉产量约为36.6万辆,交付量为34.38万辆;2022年第二季度,特斯拉产量为25.8万辆,交付量为25.4万辆。 另外在国内市场,根据乘联会发布的预估数据来看,2022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全年交付超71万辆,同比增长48%,而目前该工厂的产能,已经超过75万辆每年。 从生产和交付对比数据来看,特斯拉的产能虽然上来了,但销量增速却在放缓,产线利用率反而降低了。 关于特斯拉销量下滑陶琳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她表示:“媒体说我们是因为卖不动了才降价,我觉得确实是无稽之谈。” 或许单从自身生产和销售数据来看就说特斯拉卖不动了略显片面,但是从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来看,特斯拉的销量表现与过去相比确实有了不小的差距。 就拿比亚迪来说,2022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86.35万辆,比特斯拉要多出50万辆,并且比亚迪对特斯拉的超越不只是偶尔,而是持续走高。自从去年9月开始,比亚迪月销量一直保持在20万辆以上,12月更是达到了23.52万辆,特斯拉自然很有危机感。 另外,从特斯拉的股价来看,整个2022年市值蒸发70%,这一表现让华尔街各大机构集体下调对特斯拉的预期。 据悉,华尔街机构Cowen将特斯拉的目标价从205美元大幅下调至122美元,降幅达40.5%;Bernstein也下调了对特斯拉的评级和目标价,并认为2023年度的交付数据可能会“出现重大调整”,继续对特斯拉等估值较高的股票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 很显然,马斯克已经意识到特斯拉正处于巨大的怀疑声中,如何将怀疑打消,那自然是提升销量,这可能也就解释了为何特斯拉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高调宣布全线降价,毕竟授意冲刺业绩的掌门人,也才刚刚下定以价换量的巨大决心。 行业专家也表示,特斯拉上海工厂去年二期产线投产之后,产能迅速得到扩张,但是终端销量增速与产能增速不匹配,导致产能出现过剩。另外特斯拉不同于其他传统车企,没有经销商可以分担库存压力,要想提高工厂产能利用率,减少库存,就必须采取降价措施拉动销量。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并非长久之计 特斯拉降价大甩卖已经成为事实,虽然这种做法会让特斯拉的潜在客户快速转化,但是却给自身带来很多困扰,可谓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首先,特斯拉降价给老用户带来的伤害极大,尤其是那些买车不超过3个月的用户,还有两次官降前购车的人群,三个月的时间直接亏了5万元,相信没有几个人能接受。于是,特斯拉的这次官降引来老用户的集体维权。 特斯拉此次大幅度的突然降价,在网上也引起了特斯拉车主的不满,有车主在网上发帖称:“特斯拉有毒吧,提车半月血亏3万”、“可以维权吗,血亏,本来打算入丰田的,被忽悠买了特斯拉”等。 据了解,截止到1月8日,全国特斯拉车主至少有数百人主动发起了与特斯拉上海、成都、长沙、苏州等各地交付中心、线下门店的沟通,要求特斯拉补偿损失,不过暂未核实到有特斯拉车主获得任意形式的补偿。 针对1月6日的降价,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在当天发布的微博称:“价格调整的背后,涵盖了无数工程创新,实质上是独一无二的成本控制之极佳定律:包括不限于整车集成设计、产线设计、供应链管理甚至以毫秒级优化机械臂协同路线…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坚持以成本定价。” 言外之意,特斯拉本次降价是因为成本降低了,降价的目的也是响应国家号召,促进经济发展和释放消费潜力,特斯拉是一片好心,一切都是为了用户。 了解特斯拉的都知道,马斯克坚持的是“第一性原理”,而特斯拉运转的核心是销量,加强供应链带来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进而创造降价空间覆盖到更广的人群,被特斯拉视为解决核心问题的最优路径。 但在正常的交易逻辑里,供过于求才会降价。但是,特斯拉是有降价空间就降价,曾经就出现过国产Model Y新车还没交付就降价的现象。 只不过,特斯拉频繁地降价让一部分消费者一边喊着“真香”一边在提心吊胆,因为今天提了车,明天就可能降价。消费者很难拿捏提车和降价谁会先到来的节奏,只能一次次地抱怨,自己买早了,又亏了。 其次,特斯拉价格快速下调对其二手车的影响较大。2022年的二手车行业面临很大的挑战,一位二手车从业人员表示,“一个月卖100台,亏损10台需要20台来背,整体算下来还不如存在银行”。 特斯拉频繁“无规律”降价会导致本品贬值快,对于二手车经营者来说,一台20万左右的二手车特斯拉,基本进销毛利8000-10000元,能赚2万基本上天方夜谭,一年也碰不上一两个这样的买家。 对于传统的二手车商家来说,近期的政策大调整、消费大低迷、成本大上涨、竞争更激烈都快压死企业了,赶上这一批特斯拉降价,对于一些二手车企业来说,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值得关注的是,特斯拉降价后对其他新能源二手车也带来了一定影响,最近几天全国的二手车商家都在焦急甩货。有车商表示,10多万的小鹏硬是赔了2万多出手了,还有蔚来的二手车有3台已经交了定金,但是客户宁可定金不要了,也不考虑提车。 特斯拉三个月不到,价格缩水幅度如此巨大,大部分二手车经销商都在挥泪大甩卖,特斯拉官降一方面不利车型的保值,更不利于二手车市场的流通,对品牌口碑影响也极大。 虽然承担风险是二手车生意的一部分,但一辆亏钱的车会让车商格外痛苦,再次收购同款车型时就只能通过疯狂压低收车价格来规避风险,到最后,最受伤的还是现任车主。 此外,特斯拉频繁降价对自身品牌的伤害也是极大的,在国内很多消费者购买特斯拉都是看重了品牌,说白了买特斯拉就是冲着品牌,降价会让品牌溢价能力不断缩减,特斯拉好不容易在中国市场树立的“高大上”形象可能会逐步瓦解,被冠以“割老车主韭菜”帽子,给品牌带来的影响很大。 当然,特斯拉不断降价并不能一劳永逸,短时间内对销量刺激会有明显效果,但却无法永远刺激销量,随着竞品的逐步发力,消费者的购车也会更加理性,更倾向于购买产品力更强的产品。 关于本次特斯拉降价就有很多消费者认为降价还没有到谷底,今年还会有降价的空间,只需耐心等待便可。 根据网上的推测,特斯拉在今年Q1季度还会降价,当前形势是供过于求,特斯拉推出改款车型后,降价是必然。讲真,特斯拉在一个月甚至两个月内是否会连续降价并不好说,但是之后会不会降价就不好说了。 所以,特斯拉频繁降价对于自身发展来说并非长久之计,毕竟将销量建立在伤害老车主的基础上就很不厚道了,国内消费者是非常看重口碑的,这样的策略用久了或许会适得其反,福特、标致等品牌就是典型的例子。 警惕新能源车新一轮价格战 受新能源汽车国补政策退出影响,进入2023年后,包括比亚迪、奇瑞新能源、长安深蓝、大众、宝马等十几家新能源车企都向上调整了部分新能源车型的售价,而特斯拉在此时选择降价,其背后的目的十分明显,短时间提升销量立竿见影。 那么,特斯拉的这次降价行文是否会对其他车企造成压力?答案也是肯定的。 从产品竞争来看,特斯拉在国内生产的Model 3和Model Y这两款车型价格区间,与新能源汽车品牌中的蔚来ET5、问界M7、零跑C11、哪吒S、等车型重合度较高。降价后的特斯拉Model 3起售价与比亚迪海豹价格相当,甚至比小鹏P7还要更便宜,毋庸置疑,大部分消费者还是会优先考虑特斯拉Model 3。 更可怕的是,以特斯拉的利润率,现在的价格仍不是特斯拉的低价,未来并不排除有进一步降价的可能。 所以,特斯拉这次宣布降价,让新能源汽车市场在2023年进入竞争白热化阶段,虽然能让此后购车的消费者享受到实惠,但对部分利润较小的车企而言无疑是“毁灭性打击”。 实际上,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过程中,特斯拉并不是第一家降价的车企,也不会是最后一家。 2022年11月,奔驰官方宣布自2022年11月16日期,下调部分EQ车型厂商建议零售价,其中EQS的零售价最高下降22.97万元。奔驰降价后,宝马i3也降价了,加上保险方面的补贴,最高降幅也超过了10万元。 根据行业研究显示,为了应对新能源国补政策的退出,特斯拉、奔驰等外资车企选择降价以提升市场份额;对于销量KPI完成较好的自主品牌,面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到期问题,比亚迪、广汽埃安等车企选择提价以保障自身利润。而那些目前销量不及预期或仍然致力于扩大市场份额的车企,现阶段不敢轻易涨价。 总体而言,补贴退出,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慢慢走向成熟,逐渐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与市场主流的传统燃油车展开正面竞争,新能源车企将进入新一轮优胜劣汰阶段。 事实也表明,特斯拉要卷的仍然是同行。特斯拉降价对于国内部分车企的压力一直存在,最令人直接承压的预测是:即使降价,特斯拉单车毛利仍然高于自主新能源汽车和新势力品牌。 对于特斯拉降价,很多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企的心情与那些讨要补偿的车主一样复杂,尤其是某些新势力车企,原本就在亏损中痛苦挣扎,特斯拉降价简直是火上浇油。 此前,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曾经在看到 Model 3销量持续攀升后,对特斯拉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冲击,用“灭顶之灾”来形容。 不过广大新能源车企要提高警惕了,据报道特斯拉在1月6日的大降价,再一次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订单出现暴涨,以至于特斯拉的官网都直接宕机了。特斯拉降价也逼着竞争对手降价,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高性价比的车型,未来的价格战也会一触即发。 小结:商场犹如战场,拼的就是生死。一面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价格上涨,一面是特斯拉价格的持续下调,2023年也势必会是中国汽车品牌与特斯拉正面对抗的一年。或许有些车企暗地里痛批特斯拉破坏市场,但对于消费者而言更希望让降价来得更猛烈些。 话又说回来,如果在特斯拉价格跳水的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能够扛住冲击,也就意味着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做到了真正引领,不再畏惧任何挑战,期待这一天尽快来临。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