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快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专业技术开发服务

长远锂科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2024-06-20 18:17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40 次
长远锂科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公司完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交织影响,2021年公司

长远锂科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公司完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交织影响,2021年公司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在新能源材料行业异军突起,成功实现“十四五”精彩开局。

(一)经营业绩创历史新高

报告期内,在新能源行业的整体带动下,公司产销两旺,供不应求,营业收入、利润指标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2021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68.41亿元,同比增长240.25%;利润总额7.78亿元,同比增长571.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01亿元,同比增长538.17%。

(二)科研实力进一步增强

1、产品研发取得新突破

公司创新产品设计开发流程,建立项目组负责人管理体系,构建具有创新活力的研发机制。自主开发的LY365P产品成为客户第三代HEV电芯材料的首选。开发高镍8系单晶产品,导入国内外多家动力、数码客户。更高镍9系单晶产品率先完成设计开发,客户进入吨级试产阶段。且NCA材料开发进展顺利,吨级样品导入国际电动工具龙头企业。

2、科研管理捷报频传

报告期内,公司和下属子公司金驰材料均获评长沙市技术创新中心,公司研发团队获评“湖南省科技创新团队”,公司获评“湖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倍增标杆企业”。金驰材料获得废旧动力蓄电池再生利用生产准入许可,并通过湖南省绿色工厂认证。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授牌,并顺利引进2名博士进站。全年新申请专利45项,其中发明专利4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新获授权专利41项,其中发明专利35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新参与起草标准发布实施8项,其中牵头起草的《YS镍钴铝锆复合氢氧化物》获得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标准优秀奖”二等奖。国内商标获得授权10项,国际商标获得美国商标授权证书,收到日本商标核准保护通知书,实现国际商标零的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组织申报国家、省、市各级项目、奖励资金、创新团队和平台项目40余项,已公示立项或获批17项,完成科技项目验收2项。其中《车用锂电池正极材料扩产一期(一阶段)工程项目》《车用高性能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Y318S项目》获2021年制造强省专项资金支持,《车用锂电池正极材料扩产一期项目》获批2021年度长沙市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三)重点项目加速推进

报告期内,公司车用锂电池正极材料扩产一期项目有序推进,调试成本大幅降低,快速达到动力电池材料的异物管控指标要求,项目投资严格控制在可研范围内。报告期内,启动实施车用锂电池正极材料扩产二期项目和年产6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

(四)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报告期内,公司首先从研发设计端入手,重点开发高性能、低成本产品,着力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新一代65系高电压单晶降钴产品打破传统工艺,采用低成本粗颗粒锂源,在成本降低的同时产能大幅提升。低钴Ni83单晶产品较第一代产品成本显著降低,吨级样品已通过宁德时代(300750)测试。其次,公司持续组织生产部门深入推进精益活动,开展高镍多晶产品收率提升、高镍降氧专项、前驱体单釜产能提升、稳岗控薪等专项活动,持续推进降本增效,为公司创造更多效益。

(五)品质管控行业领先

正极材料是动力电池中最重要的原料之一,产品一致性和金属异物水平对电池各项性能表现都有较大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坚持“零缺陷”质量目标,通过系统管理升级,以输入和过程一致性保障为主线,不断加强和完善项目输入管理、供应商管理、涉及生产加工全流程稳定性的5M1E六要素管控,产品内外部质量表现优异,产品金属异物指标表现在行业中具有较强竞争力,内部直通率进一步提升,外部客户满意度持续提升,大客户月度质量绩效评价连续为最高等级A。

(六)安全环保形势整体平稳

公司时刻绷紧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这根弦,层层落实安全生态环保主体责任,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用安全环保稳定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一般以上安全事故,未发生环境污染事件。高标准高质量接受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要求,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督促开展疫苗接种。统筹处理好项目建设和安全管理的关系,保障正常生产经营及项目建设。

2022年,公司将加速推进重点项目,实现产销加快增长,盈利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将持续推动新产品设计及工艺路线优化升级,在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材料等新一代材料领域,布局前瞻研究,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高效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新能源电池提供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循环次数的正极材料,旨在成为全球新能源材料行业的引领者。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三元正极材料及前驱体、钴酸锂正极材料、球镍等,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上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近年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旺盛需求,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对更高续航里程的需求,三元正极材料的市场规模迎来爆发性增长。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三元正极材料相关研发、生产的企业之一,也是国内最早具备三元正极材料量产能力的企业之一。公司自2011年进入三元正极材料领域,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与产业化经验,公司在三元正极材料领域形成了先发优势,已经成功进入了宁德时代、比亚迪(002594)、亿纬锂能(300014)、欣旺达(300207)等主流锂电池生产企业的供应商体系,并通过持续的技术优化和产品迭代稳定与深化客户合作。

(二)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日常业务的经营主要涉及研发中心、采购部、制造部以及销售部等相关部门。研发中心承担新产品、新工艺的技术开发、科技管理、技术支持等职能;采购部主要负责相关生产原材料的采购并负责外协厂商的生产安排;制造部主要负责公司产品的生产;销售部主要负责产品销售、市场开拓、客户的接洽和维护。

1、采购模式

公司采取以销定产、以产定采的采购模式。每月召开订单评审会,根据销售计划制定月度生产计划,根据生产计划制定月度采购计划,按计划实施采购。采购部持续对主要原材料价格进行跟踪与研判,按市场走势及时调整采购量与采购频率。

公司根据重要性以及对最终产品和其后加工过程的影响,将采购物资分为A类(关键)、B类(重要)、C类(一般)三类。其中A类物资由采购部根据采购计划直接提出,B类及C类物资由使用部门根据需求按月提出采购申请,采购计划与申请经相关负责人核准后,采购部通过招标、询比价、竞争性谈判及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确定供应商。

公司根据经营情况,按所供应原材料的属性,对供应商实行分类管理并建立合格供应商管理体系。原辅材料及关键备品备件供应商均纳入合格供应商管理体系。公司定期开展供应商资格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将供应商进行分级。

2、研发模式

公司研发业务分为产品研究和基础研究。产品研究以产品需求为导向,结合客户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或提出的需求进行针对性开发,或针对近期拟产业化落地的产品进行技术攻关。基础研究主要针对相对前沿的技术进行前瞻性研究。

研发流程方面,研发团队在启动研发项目前期进行探索实验,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随后公司组织专家评审,并在评审中引入外部专家保证评审的公平客观。研发团队对于评审通过的研发项目将制定详尽具体的研发方案并启动执行阶段。在执行阶段,公司设置完备的过程检测程序。研发团队于每个季度对在执行研发项目进行工作汇报,并于年终做总结报告。项目执行完毕后进入结题评审程序,公司组织内外部评审专家对研发项目取得的成果进行评审。

3、生产模式

公司采取以销定产为主的生产模式,以销售计划为导向,制定生产计划并实施。公司每月根据市场行情与客户订单需求制定销售计划,根据销售计划实时调整生产计划。生产部门根据拟定的生产计划调整生产线所需的人工、原材料等生产资源,合理控制生产规模与工艺参数,保证生产与销售的高度衔接。

由于客户对各类产品参数的需求不同,即便是标准型号的产品,也可根据客户的性能要求做出特定的产品改性处理,例如微调不同元素的比例、加入少数其他改性元素等。销售部门对接客户了解产品的具体需求传递给研发部门,研发根据需求制定具体的生产工艺技术参数并传递给生产部门,生产部门以此为依据调节工艺流程执行生产工艺技术参数,保证产品性能满足客户需求。

4、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销售主要采取直销模式。公司结算方式大部分采用6个月以内的银行承兑汇票,少部分采用电汇方式。公司综合考虑客户的业务规模、历史回款情况及合作时间等因素,确定对客户采取不同的信用政策,根据所评分数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信用等级分为A、B、C、D四级。A、B、C级客户的授信期限分别为累计不超过180日、150日、120日,D级客户必须执行款到发货原则。公司力争未来进一步缩短信用账期。

公司核心产品为三元正极材料,下游客户主要为大型、知名的锂电池厂商,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欣旺达等。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分类为“C3985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业”;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属行业分类为“C38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公司所属细分子行业为锂电池行业。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主要的制造国之一,也是最大的磷酸铁锂及三元正极材料生产及使用国,并成为世界最大的钴酸锂及锰酸锂材料出口国。从产值规模角度看,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发布的正极材料产值数据,2016-2020年间,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规模从213.8亿元增至751.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9%。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正极材料市场规模达877.1亿元。

现阶段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1)正极材料需求持续井喷,三元与磷酸铁锂将长期共存

正极材料的性能直接关系到锂电池的性能,是锂电池中关键的功能材料。锂电池产业链中,市场规模最大、产值最高的也是正极材料,正极材料成本占锂电池生产成本的30%~40%。车用锂离子电池主要使用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两种正极材料。相比于磷酸铁锂,三元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好、续航里程高等明显优势,符合长续航和高性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因此,国内外市场乘用车正极材料以三元材料为主,磷酸铁锂主要集中在低续航里程乘用车、商用车和储能领域。

为进一步提高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续航里程,三元材料也正在从NCM523、NCM622向NCM811等高镍类型转变,高镍化趋势愈发明显。而对于磷酸铁锂材料,2019年后新出台的补贴政策淡化能量密度和续航指标,开启了以高安全性、低成本为导向的补贴政策新周期,新能源汽车逐步回归市场化需求,同时补贴政策的退坡与平价周期的来临迫使企业选择成本更低的动力电池,磷酸铁锂行业景气度逐渐回暖。因此,对于追求长续航的高端车型,三元正极材料仍是市场的主流选择;而对于续航里程要求较低、更加追求经济性的车型而言,磷酸铁锂更具吸引力。

(2)原料价格上涨压力加大,产业一体化步伐持续加快

正极材料行业所需的原材料主要涉及镍、钴、锰和锂等金属化工原料,向上可以延伸至相应金属矿物原料。原材料成本在正极材料生产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大、对外依赖度较高,分别占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材料成本的九成和七成左右。

报告期内,受到下游动力电池市场高景气度运行带来的影响,正极材料市场不断走强,也使得上游各主要原材料价格不断飙升,关键金属资源供应面临十分紧张的局面。再加上正极材料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对下游动力电池厂商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原材料价格上涨将直接冲击中游材料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

面对上述行业态势,头部企业主要通过控制上游资源以保证原材料成本优势,或与下游动力电池企业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来保证自身行业地位。加快产业一体化步伐已经成为当前正极材料行业发展的普遍共识和突出特点。

当前正极材料行业的技术门槛主要体现在客户渠道壁垒、工艺技术壁垒和人才壁垒三个层面:

客户渠道壁垒。锂电池生产厂商对供应商在多个方面实行严格的认证机制,包括技术能力、物流能力、质量管理、财务稳定性、环保能力等方面,检验期长且严格,通常送样到量产耗时数年时间。新企业要想进入这一领域,也必须经过长期的市场开拓和认证过程。一旦形成稳定的合作,客户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目前国内锂电池行业愈发集中,锂电池生产厂商对合作供应商粘性较强,进而提高了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壁垒。

工艺技术壁垒。持续研发能力、工艺技术复杂、控制成本能力均是进入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的壁垒,此外还有周期长、生产规模化等其他限制因素存在,使得在原材料配置、辅材应用、生产线布局及工艺设置等一系列工序上,需要经验、技术和时间的积累。目前国内锂电池正极材料各大主流厂商已基本形成了自身的工艺技术体系。近年来,三元正极材料不断往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循环次数方向发展,工艺技术壁垒也逐渐提高。

新进入企业在研发生产人才储备方面追赶难度较大,科创型企业想要获取股权投资资金还需一支有技术经验的团队做背资。此外,锂电池正极材料企业还需要深谙市场的采购、销售团队,采购、销售人员需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行业内领先企业具备更高的知名度与更加完善的技术培训体系,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强,培育人才的能力较强。行业大部分尖端人才集中在领先企业,新进入企业很难形成人才吸引力与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因此,行业内先发企业和新进入企业之间的人才差距将不断扩大,形成显著的人才壁垒。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自成立之初便从事高效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与生产,早期从事钴酸锂正极材料生产,2011年进入三元正极材料领域,是国内最早从事三元正极材料相关研发、生产的企业之一,也是国内最早具备三元正极材料量产能力的企业之一。

公司紧密把握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巨大市场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优秀的产品质量赢得了一流的客户渠道,目前已经成功进入了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欣旺达等主流锂电池生产企业的供应商体系。与各大电池厂商长期深度的业务合作,保证了公司正极材料出货量的稳定增长。公司连续三年获得宁德时代“优秀供应商”称号,并且是2019年唯一获得该荣誉的三元正极材料供应商;公司相继获得亿纬锂能“2018年度战略合作伙伴”、“2019年度战略合作供应商”,且为亿纬锂能三元正极材料最大供应商。此外,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宁德时代“安全生产先进奖”,松下能源(无锡)有限公司“优秀供应商”,蜂巢能源“最佳技术合作奖”等等。

根据GGII统计,2016-2020年,公司稳居国内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前列,其中2016年、2018年位列国内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第一名。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爆发式的增长以及对正极材料需求的井喷,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产能扩张以满足下游客户需要。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新能源行业从疫情中逐步恢复,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加速上升,下游旺盛的市场需求带动国内动力电池行业加快发展,也在持续推动相应材料体系的技术迭代升级。新能源汽车普遍存在里程焦虑与成本管控问题,再加上锂电池体系仍然面临较为严峻的金属资源供应短缺态势,因而对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降本增效以及化解资源依赖短缺难题是目前主要的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方向。

回顾报告期内动力电池及其材料领域的技术研发进展,主要可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当前高镍三元正极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是动力电池的绝对主力,长续航乘用车以三元正极材料为主,是已商用、最明确的产业研发方向。此外,三元正极材料正逐步向高镍、高电压、无钴化发展,各主要厂商均加快NCMA、9系等产品的开发进度。

第二,磷酸盐系正极材料开发取得新进展,以磷酸锰铁锂为代表的新型磷酸盐系材料进入大众视野,相较于磷酸铁锂材料,其电压平台较高、制备的电池能量密度更高,更适用于动力电池。

第三,固态电池是液态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延伸,部分企业已宣布在半固态电池领域取得积极进展,受益于固态电解质材料的研发,正在加速全固态电池研发步伐,但是相关进展仍然较为缓慢。

第四,钠离子电池商业化进程提速,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电池企业宣布在钠电领域开展布局,但短期内由于其电池产业化程度较低,其材料成本优势并未得到充分体现。

第五,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报告期内,我国燃料电池系统装机量同比翻番,燃料电池产业链特别是制氢环节企业业绩增幅明显,但高成本问题仍然是制约燃料电池产业化的主要难点。

综上所述,锂离子电池技术成熟度与市场成熟度较高,目前占据动力电池市场的主导地位,中长期应用前景依然可观。因此,公司将继续深耕锂电池正极材料研发技术体系,遵循“应用一代、开发一代和储备一代”的发展思路,深化在锂电材料领域的技术布局,针对性进行技术储备和产品研发,并紧密关注新型电池材料体系的研发动态,结合国内外行业的发展动向,借助外部资源,寻找合适的切入点,从而牢牢把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持续保持并巩固公司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的行业领先地位。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围绕主营业务建立了完备的核心技术体系,涵盖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钴酸锂正极

材料、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等主要产品和业务。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公司自成立以来,逐步在高效正极材料产品领域具备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围绕高效电池正极材料,研发并掌握了正极材料制备的核心技术,技术研发团队创造力不断提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实现了一批创新成果的突破。报告期内公司新增授权发明专利35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公司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显著提升;累计获得发明专利授权67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5项、软件著作权3项,合计95项。

3.研发投入情况表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增幅较大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部分项目处于开发扩大阶段的关键时期,加大了相关产品的研发投入。

4.在研项目情况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领先的技术优势

公司在高效正极材料产品领域具备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公司围绕高效电池正极材料,研发并掌握了三元前驱体共沉淀技术、高电压NCM制备技术、高电压钴酸锂制备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截至2021年12月31日取得了92项专利和3项软件著作权。此外,公司曾荣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湖南省企业技术中心”、“2017年度中国动力(600482)锂电池正极材料十大品牌”、“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标准优秀奖二等奖”、“湖南省智能制造示范企业”、“2019高工金球奖‘年度投资价值奖’”、“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标准优秀奖三等奖”等多项企业荣誉。

近年来,公司凭借核心技术实力以及在行业的领先地位,先后承担了诸多重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科技部十三五新能源汽车重点项目、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湖南省创新创业投资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一系列技术项目,技术水平获得肯定。此外,公司还主持或参与众多行业标准制定,为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贡献力量。

2、显著的先发优势

公司自成立之初便从事高效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与生产,早期从事钴酸锂正极材料生产,2011年进入三元正极材料领域,是国内最早从事三元正极材料相关研发、生产的企业之一,也是国内最早具备三元正极材料量产能力的企业之一。三元正极材料产业化时间较短,因此经验积累是研发团队技术实力的关键影响因素。当前下游客户对三元正极材料的各项指标提出严格要求,故而研发经验与生产经验的重要性尤为突出。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与产业化经验,公司在三元正极材料领域形成了先发优势。

3、前驱体、正极一体化的产业链前端融合优势

对于正极材料生产企业而言,原材料占据营业成本的较大比重。尤其对于公司主要产品三元正极材料而言,原材料三元前驱体在产业链中的重要性更为关键。三元前驱体本身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其产品品质对于后续加工而成的三元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有着决定性影响。因此,对于三元正极材料企业而言,掌握了三元前驱体核心技术,对于行业地位与议价能力具有凸显作用。公司基于金驰材料的三元前驱体核心技术与产能,实现了三元前驱体、正极一体化布局,全面掌握了产业链核心环节,在产业链价值分割与产业链话语权上占据优势;对产品质量形成更为稳定可控的保证。

公司子公司金驰材料是三元前驱体领域的第一梯队企业,具备NCM523、NCM622、NCM811、NCA等前驱体的量产能力。报告期内,金驰材料生产的三元前驱体主要供公司连续生产三元正极材料。

4、可持续研发体系与创新机制优势

长远锂科汇聚并培养了业内一流的研发团队。截至2021年12月末,公司研发团队总人数达271人,其中博士学位人数为8人,硕士学位人数为75人。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共计9人,其中包括1位正高级工程师,5位高级工程师,3位工程师。

长远锂科建立并完善了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的可持续研发体系与创新机制,重视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公司鼓励技术创新,对新产品开发项目、工艺技术创新、节能降耗、专利文章、科技项目等进行专项奖励。同时,公司对核心技术人员以及其他研发团队骨干人员开展了员工持股计划,有效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夯实了公司的技术优势基础,增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5、稳固的客户渠道优势

正极材料企业与下游电池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往往要经过需求对接、送样、验证、调试等一系列复杂的步骤,这一过程短则一年,长则两三年。且一旦客户确定了合格供应商之后,不会轻易改变。因此,稳固的客户渠道对于正极材料企业至关重要。长远锂科以优秀的产品质量赢得了一流的客户渠道,目前已经成功进入了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欣旺达等主流锂电池生产企业的供应商体系。

6、依托中国五矿的平台优势

长远锂科的实际控制人是中国五矿。中国五矿是以金属矿产为核心主业、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2021年世界500强排名65位。中国五矿金属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境外矿山遍及亚洲、大洋洲、南美和非洲等地,拥有巴新瑞木镍钴矿等全球一流矿山,在金属矿产领域具有一流的国际影响力。

长远锂科是中国五矿旗下新能源材料板块的支柱企业,中国五矿提供的信誉背书为公司开展业务提供了重要助力。公司依托中国五矿的平台优势,有望获得更为快速、长远的发展。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四、风险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1)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风险

由于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技术密集型的属性,新技术与新产品研发存在一定的研发风险。公司目前主要在研项目的技术目标具有较高的前瞻性,存在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结果不及预期的风险。一旦出现新技术与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的情形,或者出现公司所处行业的核心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而公司不能及时掌握相关技术的情形,可能对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2)研发人员流失风险

研发团队的技术实力与稳定性是公司持续创新能力与研发能力的基石。但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存在研发团队人员流失的风险。一旦公司研发人员发生大量流失,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3)关键技术流失风险

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依赖于核心技术。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如果出现关键技术流失,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从而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4)行业技术路线变动的风险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存在多种技术路线,包括锂电池、钠电池、氢燃料电池等,而锂电池技术也可细分为多种技术方向。以正极材料来划分,目前市场上形成规模化应用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包括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正极材料(包括NCM和NCA)。围绕能量密度、安全环保、资源供需、经济成本等多重因素,各主要技术路线正加快发展、持续迭代,使得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之争更加激烈。未来如果其它新材料技术获得突破,三元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材料的市场需求或将面临替代风险;同时,公司若未能及时、有效地开发与推出新的技术材料产品,将对公司的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四)经营风险

(1)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生产经营所需主要原材料包括硫酸镍、碳酸锂、三元前驱体、硫酸钴、四氧化三钴等直接材料,公司各类主要产品中,直接材料占成本的比例高。受有关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及市场供需情况的影响,公司原材料的采购价格会出现一定波动。宏观经济形势、行业供需格局的变化及突发性事件等可能对原材料价格产生不利影响。若发生主要原材料供应短缺、价格大幅上升、或内部采购管理制度未能有效执行等情况,将可能导致公司不能及时采购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或者出现原材料采购成本大幅上涨的情况,从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2)产品质量问题风险

公司所生产的高效电池正极材料最终应用方向主要为电动汽车、3C、储能等领域。下游客户对产品质量有较高要求,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对于动力电池安全性的要求极高。因此严格把控产品质量是电池正极材料企业的必要保障。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重大产品质量纠纷,不存在因产品质量问题受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行政处罚的情形。但如果公司未来出现重大产品质量问题,将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3)国际化经营不达预期的风险

目前公司国际化经营仍处于起步阶段,如未来公司海外客户开发进度不及预期、产品导入失败,会导致公司对现有核心客户依赖程度提高,对公司收入结构优化、客户结构优化的推进造成不利影响。

(五)财务风险

(1)产品销售毛利率波动的风险

公司报告期内主营业务三元正极材料毛利率为16.66%,同比上年增加1.88个百分点。报告期,国内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市场竞争有所加剧导致供给持续增长;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价格暴涨、下游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不断攀升导致议价能力减弱不断侵蚀中游材料端的利润空间。因此,若未来出现市场竞争持续加剧、市场需求放缓、产品售价及原材料采购价格不利变化等负面事件,则公司毛利率存在下降的风险。

(2)关联交易风险

公司报告期内关联采购金额较大,主要系公司产能扩建项目持续投入,从关联方采购工程建设服务、生产设备、生产过程所需原材料的金额较大所致。基于本次募投项目建设带来的工程建设、生产设备采购需求以及未来业务规模扩大引起的原材料采购需求,公司未来与关联方的采购规模可能进一步增加。若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不足,运作不够规范,未来可能存在关联方利用关联交易损害公司或中小股东利益的风险。

(六)行业风险

(1)下游行业需求波动风险

公司主要从事高效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制造业务,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锂电池正极材料。锂电池正极材料下游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3C、储能等领域。近年来,3C市场中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细分市场增速有所放缓,未来增速存在波动风险。新能源汽车领域,2019年3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2020年4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上述补贴退坡政策在提高技术门槛要求的同时削减了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政策的变化,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退坡,对新能源汽车市场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

报告期内,尽管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疫情中迅速恢复,并持续保持较高景气度,但公司判断未来市场需求增速仍存在波动风险,可能对公司未来的生产经营造成显著影响。

(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产业链,导致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均面临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风险。正极材料市场在发展初期处于供不应求局面,业内企业利润水平可观,由此不断吸引新进入者参与行业竞争。近年来,大量资本通过直接投资、产业转型或收购兼并等方式进入正极材料市场。现有锂电池正极材料企业亦纷纷加快多元化产能建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同时,国内现有正极材料主要竞争者近年来均进行产能扩张或有比较明确的产能扩产计划。伴随着国内正极材料行业整体产能扩张加剧,如果下游电池行业产能扩张速度无法跟上或者市场需求未相应增长,正极材料行业将可能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情形,公司未来将面临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的风险。

(3)产能扩张与产能利用率下跌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车用锂电池正极材料扩产一期项目”有序推进,“车用锂电池正极材料扩产二期项目”和“6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启动论证。上述项目达产达效后,公司的正极材料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如果未来市场发展未能达到公司预期、市场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者公司市场开拓未能达到预期等,导致新增的产能无法完全消化,公司将无法按照既定计划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从而面临扩产后产能利用率下跌的风险。

(七)宏观环境风险

(1)新冠疫情冲击市场环境的风险

2021年以来,新冠病毒疫情继续在中国和全球范围内爆发。疫情对宏观经济、各行各业造成了显著影响,公司所处的锂电池产业链也受到强烈影响。报告期内,依靠政府防疫措施有效管控和全体国民的积极配合,国内疫情防控态势较为良好,为公司持续稳定经营打下良好基础。但若未来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以及国内仍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或将仍然有可能影响到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情况,包括对上游原料供应、下游电池厂需求以及消费端产生冲击,最终影响到公司业绩。

(2)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的风险

公司及下属子公司享受的主要税收优惠包括:长远锂科在报告期内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适用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子公司金驰材料在报告期内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适用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此外,长远锂科及子公司金驰材料报告期内按规定享受各类加计扣除所得税优惠等。报告期内,公司享受各类税收优惠总额为10,059.05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比例为12.93%。

根据相关规定,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以及其他税收优惠政策需定期复审或者备案。若未来上述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公司将面临税费上升、净利润下降的风险。

(八)存托凭证相关风险

(九)其他重大风险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截止2021年12月31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4,116.73万元,较上年增长240.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063.9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38.17%。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从现有竞争者的竞争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参与锂电池正极材料产业链的企业数量较多,但专业经营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研发的企业不多。锂电正极材料行业以产品为导向,未来磷酸铁锂和高镍三元、多元电池市场将对现有竞争者进行筛选,行业龙头将凭借工艺优势、资源保障、研发经费、全产业链等优势抢占更多市场份额,未来正极材料进入门槛提高,集中度随之提高。

目前,中国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市场集中度不高,属于低集中寡占型行业。各企业布局的业务侧重点差异较大,因此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相对温和,龙头企业通过降价方式抢占市场份额能力较弱。

从议价能力来看,由于三元正极材料行业的直接下游高度单一,锂电池行业集中度较高(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年我国锂电池行业的CR5高达83.41%),故三元材料行业对买方议价能力较弱;三元材料的上游主要是镍、钴、锂等原材料产商,开采难度大,投入成本高,企业需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因此上游原材料供应商集中度较高,故三元材料行业对供方议价能力较弱。

发展模式方面,行业内部分企业具有全产业链优势,作为中国五矿的子公司,公司资源获取的优先级较高,有效提高经营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使企业更具竞争力。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问题日趋严峻的态势下,加强产业链上下游整合、提高一体化程度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普遍共识,也是行业内头部企业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以“坚持做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主业不动摇、坚持多元化产业配置方针不动摇、坚持全球发展化方向不动摇”为基本原则,以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新能源材料供应商”为战略定位,以市场为导向,依据对市场的精准分析,为合理配置公司资源,明确未来发展路径,结合内外部环境、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

1、构建完善业务组合

瞄准正极材料行业往多元化方向发展,在现有三元材料、钴酸锂正极材料业务的基础上拓展磷酸铁锂业务,构建原料保障、材料生产、循环利用产业链,完善产业布局,提升公司在行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和话语权。

2、稳定国内市场、进军国际市场

公司在当前已开展稳定合作的客户基础上,持续拓展与国内排名靠前动力电池厂商的合作关系,同时加强国际市场的拓展,与国际同行积极进行竞争和交流。在产销合作、技术研发合作的基础上,探求以股权合作的形式,绑定战略伙伴。

3、持续推进产融结合

公司具有使用多种股权、债权融资工具的能力,强健的融资能力,能有力支持公司的技术进步、产能扩张及经营规模的快速成长。

4、贯彻成本领先、技术领先战略

技术是公司竞争力的根本保障,公司持续投入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对核心产品进行持续优化,对前沿产品积极研发,对未来技术方向积极探索。

成本是公司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公司持续推进全成本管控工作,精打细算,让每一分钱花到实处、发挥更大的作用,杜绝成本浪费。

(三)经营计划

公司确定的2022年任务目标为:实现产销加快增长、盈利能力进一步提高、资产结构更趋合理,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1、提高效率,加速推进重点项目

快速推进在手项目的建设。实现“车用锂电池正极材料扩产一期项目”全面投产达效。加快推动“车用锂电池正极材料扩产二期项目”首条产线投产。快速推进年产6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建设,实现吨级样通过验证。强化公司投资管理基础工作,加强预算控制和结算审核,确保工程项目投资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2、加大投入,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

持续推动新产品设计及工艺路线优化升级。加大高镍材料技术开发力度,积极储备xHEV领域材料技术。持续保持对钴酸锂正极材料业务的资源投入,争取在4.48V及以上高电压钴酸锂材料研发及产业化方面取得突破,提升钴酸锂正极材料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快速开展磷酸亚铁锂项目技术储备工作,并适时产业化。顺应市场需求,开发低成本、高适用性的“爆款”产品。同时紧跟高端客户、预判未来技术发展路线,在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材料等新一代材料领域,布局前瞻研究。

加强科技型企业建设。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持续开展专利预警分析。突出创新价值导向,研究知识产权布局,实现创造、申请、获取、运用、转让各环节的责任落实和科学管理。做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中心创新平台的维护以及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的创建工作。

3、统筹布局,聚焦生产经营管理

持续优化客户结构。加大新产品的推广力度,持续巩固与现有客户的合作,抢抓客户增量和产品迭代的机会。继续开发国内外行业头部战略客户,提升经营端抗风险能力。

加强战略资源供应保障。强化对原辅材料市场的发展趋势研判,通过多种方式建立稳定可靠的原材料供应渠道,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融通畅通。

加强全方位成本管理。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意识,秉承“省一分钱比赚一分钱容易”理念,大力降本节支,坚决遏制成本上升势头,不该花的钱决不能乱花。优化劳动力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强化质量管控,提高产品直通率。推动工艺创新,压降吨产能耗等,全方位打造最强成本竞争力。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4-10-18 21:10 最后登录:2024-10-18 21:10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